18580068282

24小时电话

瑕疵股权转让的效力(转让有瑕疵的股权收益属不当得利吗)

admin3天前623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瑕疵股权转让的效力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瑕疵股权转让的效力的知识,包括转让有瑕疵的股权收益属不当得利吗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公司股东会决议有瑕疵,对外效力如何认定
  2. 转让有瑕疵的股权收益属不当得利吗
  3. 受让瑕疵股权对此不知情,是否有义务支付股权转让款

公司股东会决议有瑕疵,对外效力如何认定

公司股东会决议的瑕疵,可能有不同种情形,不同情形瑕疵的股东会决议法律后果也就不同,或者说效力也就不同。

我国《公司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公司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无效。

该条第二款规定: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的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或者决议内容违反公司章程的,股东可以自决议作出之日起六十日内,请求人民***撤销。

上述法律规定的第一款,是公司股东会决议的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情形,在这样的情形下,公司股东会决议是无效的。

决议无效,自始无效。也就是说,这样的股东会决议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对外当然也没有法律效力。

上述法律规定的第二款,是股东会会议的召集程序、会议的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决议内容违反了公司章程的规定,在这样的情形下作出的股东会决议,属于可撤销的股东会决议。

同时,为了不是股东会决议一直处于不确定的状态,该第二款还规定了公司决议可撤销之诉所适用的除斥期间,即决议作出之日起的六十天内,超过六十天未***,***人将丧失胜诉权。

可撤销的股东会决议,在撤销前具有法律效力。

通过《公司法》及《公司法司法解释》的规定,可以梳理出解决公司股东会决议瑕疵的法律程序,大致有三种:公司决议不成立之诉、可撤销之诉、无效之诉。

转让有瑕疵的股权收益属不当得利吗

转让有瑕疵的股权收益属于不当得利,因为这种收益是通过欺诈、误导等不正当手段获得的,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原则。

这些股权的价值存在虚假宣传、内幕交易等问题,转让获得的收益不符合正常市场价格,是不合法的。如若发现,相关当事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任何投资者在购买股权时应当保持警惕,谨慎分析,避免受到不当得利的影响。

受让瑕疵股权对此不知情,是否有义务支付股权转让款

【规则解读】

瑕疵出资股权的受让人应全面认清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客观评估自己的风险和责任,充分兼顾合同权利和股东权利,积极采取相应的主动救济方法,提高救济能力和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风险,避免产生纷争。不知受让股权存在出资瑕疵情形时,受让人可采取行使合同撤销权或提起股东派生诉讼进行救济。已知或应知受让股权存在瑕疵出资情形时,受让人只能依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积极主动地与瑕疵出资股权出让人一起承担连带出资补足责任。

我有个朋友,有个案件,我通过描述,给你参考一下!

一、基本案情

2011年2月,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股权转让合同》,约定甲公司将持有的丙公司60010股权转让给乙公司,双方于合同签订后1个月内办理股权变更登记手续;乙公司支付股权转让款60万元,分别于股权变更登记的当月及之后的第一、第二个月内各支付20万元。嗣后,双方按约办理了股权变更登记手续,乙公司替代甲公司成为丙公司的股东。但是,乙公司在按时支付第一笔20万元股权转让款后,发现甲公司在丙公司的出资额尚有一半没有到位,随后就不再付款。甲公司多次催告乙公司按约付款,未果。甲公司遂诉请***判令乙公司立即支付剩余股权转让款及迟延付款利息。诉讼中乙公司辩称,鉴于甲公司转让的股权存在出资瑕疵,其有权在甲公司解决瑕疵出资问题之前拒付剩余股权转让款,请求***驳回甲公司诉讼请求。

二、审理要览针对诉辩双方的观点,***处理时意见分歧较大

第一种意见是支持甲公司诉请。理由是:股权转让款的支付与股权瑕疵出资的解决所依据的法律关系不同、救济渠道不同,乙公司可以针对股权出资瑕疵另行提起主张,但不能以此为由拒付剩余股权转让款。

第二种意见是支持乙公司抗辩。理由是:根据《合同法》第111条、第153条规定的有关买卖合同标的物瑕疵担保责任理论,甲公司应该对出让的股权承担权利瑕疵担保责任;如果甲公司出让的股权存在出资瑕疵,其应向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另外,乙公司也有权依据《合同法》第66条、第67条有关合同履行抗辩权的规定,拒绝甲公司相应的履行要求。

【规则适用】

我们认为,乙公司的抗辩符合我国民法提倡的等价有偿和诚实信用原则,应该支持。但是按照第二种思路处理,案件处理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并不好,因为乙公司的这种抗辩式救济方式是一时简单抗辩,是一种被动救济,其法律后果只能导致乙公司暂时停止支付剩余股权转让款,而无法解决案涉股权瑕疵出资这一根本性问题,甚至可能会导致双方长期僵持不下,即一方面甲公司有关股权转让款的债权难以实现,另一方面涉案股权瑕疵出资问题难以解决。故乙公司这种抗辩式救济方法不是最佳的救济方法,不能促使问题的根本性解决,相反可能会导致问题进一步复杂化。因此,我们建议采取这种抗辩式救济方法时要慎之又慎,主张股权受让人尽可能采取其他行之有效的救济方法。

在当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公司力量不断凸显的背景下,瑕疵出资股权转让***日益增多,受让人提高自身救济能力和效果的关键,是正确认识瑕疵出资股权及产生原因,正确选择行之有效的救济方法。具体分析如下:

一、瑕疵出资股权产生原因

瑕疵出资股权,顾名思义,就是指股东未按公司章程约定完全履行认缴公司出资义务所取得的公司股权,也可以说公司出资人按章程规定所享有的股权因其出资不到位而成为瑕疵股权。在实务中,瑕疵出资股权的情形包括但不局限于股东未出资、出资不实、抽逃资金等,其中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第一种是股东出资不实,即包括股东未足额出资,股东以实物出资但未办理交付和过户手续,股东作为出资的实物价格明显不足等情形。究其根源,与我国公司法所采用的公司资本制度有密切联系。

2005年修订前,《公司法》对公司注册资本采取的是法定资本制,坚持资本确定、资本维持和资本不变三原则,即公司成立之前,股东应当足额缴纳经过股东会商定和公司章程确定的注册资本,并经过法定验资机构验资和工商部门等审查登记。股东出资的过程也是股东合意与国家干预相互结合的过程,目的是从法律制度上确保认缴出资与实际出资一致,一般不会产生股东出资不实的问题,除非验资机构和工商机关审查时存在瑕疵。

但现行《公司法》重构了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确立了认缴资本制,股东足额履行出资义务不再是公司成立的要件,也不是股东资格取得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出资与股权取得已经不是一一对应关系,股权的取得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公司资本制度凸显了股东意志,削弱了国家干预,有利于公司设立和社会经济发展,但股东分期出资行为的合法化也容易产生股东出资不实问题。另外,公司法第27条规定股东可用“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这条规定的内涵也很广泛,扩大了非货币财产出资范围,势必出现更多、更新的出资瑕疵表现形式。这些都是导致出资不实现象比较普遍的客观原因。

第二种瑕疵出资股权的表现形式是股东抽逃注册资金。所谓股东抽逃注册资金是指公司成立不久,个别股东特别是大股东利用对公司控制权通过将出资款项转入公司账户验资后转出,利用关联交易将出资额转出,通过虚构债权债务关系把出资额转出等方式抽逃注册资金,并继续保有股东身份和出资比例,其直接法律后果就是导致股东出资瑕疵。对此,《公司法解释三》第19条在针对公司出资不足的救济问题时,已将抽逃资金与未履行出资义务的情形相提并论。可见,股东抽逃出资也是一种股权瑕疵出资的情形,其与出资不实仅仅是在瑕疵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本质上都是股东出资额不到位,且抽逃出资股东主观恶意更大,不能轻易免除其法律责任。

二、两种情形下的三种主动救济方法

在对瑕疵出资股权的具体救济方法上,我们认为,类似乙公司这样的瑕疵出

资股权受让人应改变救济思维,变被动救济为主动救济,正确选择行之有效的救济办法。根据上面对瑕疵出资股权产生原因的分析,我们发现受让人依据现行法律可以采取的救济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拒付股权转让款、追究出让人违约责任、请求损害赔偿等。其中我们根据审判经验主张股权受让人应重点依据两种情形分别采用三种主动救济方法:

第一种情形,基于股权受让人签订股权转让合同时不知道受让的股权存在出资瑕疵的情形,受让人知晓后可采取以下两种主动救济办法:

(1)行使合同撤销权。由于股东出资不实或者抽逃资金等瑕疵出资情形不影响股权的设立和享有,瑕疵出资的股权仍然具有可转让性,瑕疵出资股权转让不当然无效。故股权受让人如果不希望继续履行股权转让合同的,可以依据《合同法》第54条第2款“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的规定,行使合同撤销权,撤销股权转让合同并使之自始不产生法律效力,恢复到合同签订之前的状态,这无疑是股权受让人的最大解脱。

当然,受让人行使这种撤销权需要在知道或者应该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否则就会丧失合同撤销权。对此,最高人民***民二庭宋晓明庭长就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在答记者问时就明确表示:“因转让瑕疵出资股权引起的***案件,受让方如果明知出让方出资存在瑕疵仍受让股权,对未按期足额的欠款出资部分,应该承担连带补充责任;相反,如果受让方对此不知情,不应该承担责任,并且有权以此为由请求撤销股权转让合同。”

(2)提起股东派生诉讼。股东出资以后,财产所有权归于公司,但公司最终属于股东,公司利益与股东密不可分。因此,当受让人发现受让股权存在出资瑕疵,而目标公司又拒绝或者怠于救济,为了维护目标公司利益,作为股东的受让人可以依据《公司法》第151条规定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代表目标公司向股权出让人提***讼,请求股权出让人向目标公司立即履行出资义务,从而补足相应出资额,确保目标公司出资额真实、确定,同时也可以避免自己日后与出让人承担连带补足出资的责任。在上述案例中,如果乙公司在诉讼中依法向甲公司提起反诉,并代表丙公司要求甲公司及时补足出资款,案件处理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当然,这种救济方法可能会引发双方对股权转让价格产生争议,不过受让人完全有理由以出让人隐瞒瑕疵出资且股权转让合同有效为由,要求出让人承担不利后果。

第二种情形,基于受让人签订股权转让合同时已经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的股权存在瑕疵出资的情形。此时,受让人就不能对出让人行使相应的合同撤销权和合同履行抗辩权,而只能依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积极主动地与瑕疵出资股权出让人一起承担连带出资补足责任。对此,《公司法解释三》第18条第1款明确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即转让股权,受让人对此知道或者应该知道,公司请求该股东履行出资义务、受让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应予支持。”可见,股权受让人此时最为有效的救济方式就是尽快请求股权出让人按目标公司章程规定补足出资,或者自己主动补足出资。否则,股权受让人除可能面临承担连带补足出资责任外,还将可能面临承担以下不利后果:

(1)股权受让人在目标公司中的股东权利将可能受到限制。瑕疵出资股权的受让人在目标公司出资的比例虽然可以按照目标公司章程所确立的出资额进行确定,但是由于存在瑕疵出资,其不能按照公司章程确定的出资比例足额行使股东权利。对此,法律规定很明确,其中《公司法》第34条规定:“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除外。”《公司法》第42条规定:“股东会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除非公司章程另有规定。"《公司法解释三》第16条规定,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或者抽选出资,公司有权根据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对其利润分配请求权、新股优先认购权、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等股东权利作出相应的合理限制。上述法律规定以强制性法律规范的形式限制了瑕疵出资股东的利润分配权、增资扩股权、表决权等相关股东权利,体现了民法倡导的民事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基本原则,也体现了股东行使权利必须以真实出资为基础的立法精神。

(2)瑕疵出资股权受让人在目标公司中股东资格将可能被依法解除。上述《公司法解释三》第17条第1款明确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或者抽逃全部出资,经公司催告缴纳或者返还,其在合理期限仍未缴纳或者返还出资,公司以股东会决议解除该股东的股东资格,该股东请求确认该解除行为无效的,人民***不予支持。”可见,瑕疵出资股权的受让人不采取积极主动方法予以救济的法律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将面临丧失股东资格的危险。

综上,我们主张瑕疵出资股权的受让人应全面认清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客观评估自己的风险和责任,充分兼顾合同权利和股东权利,积极采取相应的主动救济方法,提高救济能力和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风险,避免产生纷争。

OK,关于瑕疵股权转让的效力和转让有瑕疵的股权收益属不当得利吗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链接:http://flzx.12364.com/flzx/7377240c33856779.html

在线咨询
手机:18580068282
电话咨询1
免费热线:18580068282
电话咨询2
免费热线:18580286655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