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失职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和什么这个问题,什么条件下构成失职渎职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渎职罪和失职罪有什么区别
失职罪与渎职罪的区别有:
1、行为人主观目的差异;
2、行为人的作为表现不同;
3、客观条件影响程度不同;
4、后果的危害程度不同,失职罪危害程度严重依据党纪、政纪规定可以追究纪律责任,渎职罪危害程度特别严重,触犯国家法律,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什么条件下构成失职渎职罪
你好,渎职罪构成特征有:首先犯罪主体是特殊群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只有一种犯罪可以由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即新《刑法》第398条规定的泄露国家秘密罪)。
其次,渎职犯罪在主观方面既有故意又有过失。其规定的数十种罪名具体可划分为三大类:
1、只能由故意构成的犯罪,这类犯罪占渎职罪的绝大部分,如徇私舞弊罪、私放在押人员罪等;
2、只能由过失构成的犯罪,;
3、既能由故意构成,又能由过失构成的犯罪。第三,渎职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所谓国家机关包括各级权力机关、各级行政机关,各级司法机关、各级军事机关。第四,渎职行为既可能以“作为”的形式实施,也可能以“不作为”的形式实施,但无论哪种形式,行为人的行为都与其职务紧密相联。
失职和渎职有啥区别
1、主体不一样。
失职主体是工作人员,范围较大。工作人员对本职工作不认真负责,未依照规定履行自己的职务,致使本单位造成损失。渎职的主体是国家机关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者徇私舞弊,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严重损失。
2、严重程度不一样。
失职相较于渎职而言严重程度较为轻一些。失职也可以构成犯罪,当行为人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国有企业工作人员时,失职造成严重损失的构成渎职犯罪。
3、结果不一样。
失职是对行为人单位造成损失。渎职是不仅对行为人单位造成损失,同时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损失。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在监督过失的场合,监督者应当预见自己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监管职责,可能致使被监督人的违法行为产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OK,关于失职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和什么和什么条件下构成失职渎职罪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