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侵权责任法的权益有哪些方面的问题,以及和剪辑影视作品怎么才能避免侵权呢?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剪辑影视作品怎么才能避免侵权呢?
随着各大短视频APP的发展,越来越多网友或内容制作团队,将电视剧或电影片段混剪在一起进行幽默的解说,以博取关注度或用户量。这其中隐藏巨大侵权风险,本人从事法律行业多年,从知识产权法角度一一分析。
一、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信息网络传播权:我国《著作权法》第10条的规定:著作权人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受法律保护。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任何人将他人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应当取得权利人许可,并支付报酬。
合理使用:《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6条第1项规定,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的,构成对作品的合理使用。
合理使用的范畴:第二十二条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四)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五)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六)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七)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八)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九)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十)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十一)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十二)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前款规定适用于对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的限制。
责任承担:我国《著作权法》第48条第1款的规定:著作权受到侵害的,权利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二、用户随意上传短视频的风险
很明显的,各大内容创作团队和个人随意上传电影电视剧短视频,是因为他们认为利用了《著作权法》里的“合理使用”规则,但是却完全理解错误了。构成合理使用的引用行为具体可以包括两种情形,一是为了对被引用的作品进行介绍或评论,二是通过引用该作品而说明某一问题。
因为当今已经是互联网时代,用户在网上的言行很容易就造成舆论。若用户基于分享的心态,将单个精彩的片段上传到网络中,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该影视剧起到宣传、推广的良好作用。若用户基于吐槽的心态将单个或少量十分糟糕的片段上传于网络中,并附上一定的评论性话语,则可能会被视为正当的艺术评论。综上所述,用户如果恶意上传影视剧片段,是很容易给影视公司造成巨大伤害的。
三、各大短视频APP暗藏的风险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6条规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23条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为服务对象提供搜索或者链接服务,在接到权利人的通知书后,根据本条例规定断开与侵权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链接的,不承担赔偿责任;但是,明知或者应知所链接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侵权的,应当承担共同侵权责任。
短视频APP作为一个平台和服务提供商,应当尽到审核义务。如今,绝大多数的短视频分享网站都扮演着为用户进行视频信息储存、传播的工具角色,网站上所有视频信息的上传、浏览以及下载都是由用户直接操作的。所以,考虑到侵权行为来自用户,短视频分享网站几乎不会直接侵权。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寻找侵权用户较为困难以及用户个人赔偿能力较弱,权利人一般不会起诉直接侵权用户,而会寻找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网络平台进行维权,要求网络平台承担间接侵权责任。
2021年更新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2、10月17日,全国人大会常委会通过最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3、10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4、10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国旗法、国徽法的决定》,决定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两部法律中明确规定,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国旗、国徽,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公民和组织在网络中使用国旗图案,应当遵守相关网络管理规定,不得损害国旗尊严。
5、11月9日,国家市监局发布《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国家标准,于2021年6月1日起实施。
6、11月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7、11月26日,财政部通过的《关于修改<财政票据管理办法>的决定》,明确自2021年1月1日起,社会公众可以直接使用财政电子票据来报销,相关单位也可以直接使用财政电子票据进行财务入账和档案管理。
8、12月4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简便优化部分纳税人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方法的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公告明确:在纳税人累计收入不超过6万元的月份,暂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在其累计收入超过6万元的当月及年内后续月份,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
9、12月1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对《专利审查指南》作出修改决定的第391号公告,修改后的《专利审查指南》自2021年1月15日起施行。
10、12月25日,最高院通过《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的解释(一)》、《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权编的解释(一)》等司法解释及规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11、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国防法进一步体现了中国国防的全民性。
普通百姓应该懂得哪些法律常识?
法律与百姓息息相关,应懂这些法律现今我国法律体系比较健全,法律几百部,行政法规几千个,部门规章上万个,地方性法规会更多。百姓不是法律人士,但也要懂得相关法律常识。一,要懂得宪法类法律常识(,选举法,国旗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母法,其他法是子法。二,要懂得民法典法律常识。涉及婚姻,继承,收养,担保,合同,物权,侵权等内容。三,要懂得权益类法律常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退役军人权益保障法(草案),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居民委员会法,村民委员会法,劳动法,社会保险法,仲裁法,教育法,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传染病防治法,环境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四,要懂得社会管理类法律常识:信访法,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警察法,检察官法,法官法。五,诉讼类: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律师法。六,经济类:公司法,土地管理法,种子管理法,产品质量法,计量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广告法,商标法,税收征收法,个人所得税法,安全生产法,消防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七,国家安全法,反分裂法,国防法,兵役法,出入境管理法
民法典和刑法、宪法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这个问题表面看起来十分简单,其实其中蕴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毕竟这三部法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着公民权利义务的内容及行施。以下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限于篇幅所限,也只能从表面上作答,难以深入。
宪法与民法典、刑法三者的区别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又称为“母法”,是公民权利义务的保障书,其他所有法律都要依宪法为依据。1949年我国制定了第一部起宪法作用的宪法性文件《共同纲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宪法是1954年《宪法》,后经四次修改,也就是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都受民法典规制。是重要的部门法是之一。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于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对其进行了一次修订。迄今已通过十个《刑法修正案》和一个全部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我国目前尚无刑法典,民法典通过后,刑法典也将列入议事日程。刑法也是我国重要的部门法之一。
宪法与民法典、刑法三者的关系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义力及国家方方面面的权力运用机制,是其他所有法律的上位法,所有法律的制定都要以宪法为依据,与宪法相抵触的内容无效,因此,宪法也称之为其他法的“母法”。
民法典是重要的部门法之一,民法的制定要依宪法为依据,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民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从民法典中找到相应依据,因此,又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是其他部门法的保障法,刑法的规范范围极其广泛,当行为违反法律,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后,就会受到刑法规制,因此,刑法又称为其他法的保障法。
总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其他所有法律的制定依据,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无效,宪法为“母法”,是其他法的上位法;民法典和刑法是重要的部门法,其制度都要以宪法为依据;民法典规定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方方面面,刑法是民法典的保障法。
侵权责任法的权益有哪些方面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剪辑影视作品怎么才能避免侵权呢?、侵权责任法的权益有哪些方面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